法政新闻9月17日电(记者 张翔 胡毓雯 贾成洋 刘洋)为强化团员的先进性和光荣感、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从而能将学校“十三五”规划贯彻到实处,6月22日上午,法政学院关工委带领“德法兼修”社会实践团前往淮阴区王渔沟镇开展了以“法济乡村,惠利民生”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法政学院关工委通过老干部谈讲述亲身党史,为学生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并且为我院党委的党员发展工作建言献策,指导青年教师和学生。
淮阴区渔沟镇是一个占地面积庞大,拥有着“江苏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淮阴区康居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的大村落,该村更有大批市百家村官、市劳动模范等优秀成员。这样一个发展良好的村落背后一定有着不一样的成功之道。
6月22日上午,法政学院关工委与志愿者们来到渔沟镇会议室观看了纪录片。渔沟镇在乡镇建设中,把党纪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扎根群众,聆听、吸纳了人民的心声。观看纪录片后,大家仍意犹未尽,同学们想更加深入地了解身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到底需要具备哪些思想上的觉悟以及实际上的行动。之后,在法政学院党委书记刘晓苏老师的主持下,我院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得到了与党总支部书记单业高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会谈中,单书记详细介绍了杨庙村近年来的建设成果以及他治理村落的心路历程,他指出:“我们身为一名党员绝不能脱离群众,要把党群工作放在首位。身为一名村干部,要认真倾听村民的心声,实实在在地为人民谋福利。”单书记的一席话给了同学们无限启发。接着刘晓苏老师对单书记的话进行了简单总结并提醒同学们应当认真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在场的同学认真思索并踊跃发言,表达了自身对学习党的思想并将之落到实处的看法。学生代表孙梧斌说道:“我作为一名班干部,不能总想着自己能获得什么样的利益,而要关注到每一个班级成员的实际需求,事事要有牺牲自我的精神。”一番话也赢得了在场老师同学的认可。交流会谈结束了,但乐于奉献、追求卓越的思想却就此在同学们的心底生根发芽。
优良思想,薪火相传。法政学院关工委本次的实践活动作为引领高校大学生迈向基层,走进群众,深入接触党员的良好形式,不仅让法政学子们的政治思想理论及专业政法类知识在实践中扎根,更让同学们通过实践获得了社会经验,关注农村发展,为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图为单书记讲话给法政学子讲党史 记者 贾成洋 刘洋 摄